
主要精煉工藝:
1、LF(Ladle Furnace process);
2、AOD(Argon-oxygen decaburizition process );
3、VOD (Vacuum oxygen decrease process) ;
4、RH (Ruhrstahl Heraeus process);
5、CAS-OB(Composition adjustments by sealed argon -oxygen blowing process) ;
6、ASKA-SKF(1965年,瑞典滾珠軸承(SKF)公司為了改進滾珠軸承鋼質量,提出了在鋼包中精煉鋼液的設想,與瑞典通用電氣(ASEA)公司合作建成了第一座30t ASKA-SKF精煉爐)
7、喂線 (Insert thread) ;
8、鋼包吹氬攪拌(Ladle argon stirring);
9、噴粉( powder injection )。
向鋼水中吹入惰性氣體,這種氣體本身不參與冶金反應,但從鋼水中上升的每個小氣泡都相當于一個“小真空室”(氣泡中H2、N2、CO的分壓接近于零) 具有“氣洗”的作用。
(1)使用透氣磚或插入噴槍進行氣體攪拌,也可使用電磁攪拌。
(2)通過傳送系統加入合金元素、脫氧劑和爐渣改質劑。
(3)通過噴槍噴吹包括合金在內的固體材料。
(4)向鋼包內喂入合金線。
(5)各種真空脫氣技術。
(6)在鋼包爐內加熱鋼水。
(7)鋼流的保護技術。
爐外精煉生產不銹鋼的原理,就是應用不同的CO分壓下碳鉻和溫度之間的平衡關系。用惰性氣體加氧進行精煉脫碳(工藝過程中不斷變換氬/氧的比例),可以降低碳氧反應中CO的分壓,在較低溫度的條件下,降低碳含量而鉻不被氧化。
鋼液攪拌爐外精煉過程中對鋼液進行攪拌,使鋼液成分和溫度均勻化,并能促進冶金反應。多數冶金反應過程是相界面反應,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擴散速度是這些反應限制性環節。鋼液在靜止狀態下,冶金反應速度很慢,如電爐中靜止的鋼液脫硫需要30~60分鐘;爐外精煉中攪動鋼液進行脫硫只需3~5分鐘,即可達到同樣的效果。鋼液在靜止狀態下,夾雜物靠上浮除去,服從于斯托克斯(Stokes)定律,排除速度較慢;攪拌鋼液時,夾雜物的除去服從于指數規律,式中Xt和X0分別表示時間s和開始時間(s=0)時夾雜物的濃度;k為常數,與攪拌強度、類型和夾雜物的特性有關。
鋼包處理型爐外精煉 特點是精煉時間短(10~30分鐘),精煉任務單一,沒有補償鋼水溫度降低的加熱裝置,工藝操作簡單,設備投資少。有鋼水脫氣、脫硫,成分控制和改變夾雜物形態等裝置。真空循環脫氣法(RH、DH),鋼包真空吹氬法(Gazid),鋼包噴粉(CaSi或其他粉劑)處理法(IJ、TN、SL)等均屬此類。
鋼包精煉型爐外精煉 特點是精煉時間長(60~180分鐘),具有多種精煉機能,有補償鋼水溫度降低的加熱裝置,適于各類高合金鋼和特殊性能鋼種(如超純鋼種)的精煉生產。真空吹氧脫碳法 (VOD)、真空電弧加熱脫氣法(VAD)和鋼包精煉爐法(ASEA-SKF)等,均屬此類。與此類似的還有氬氧脫碳法(AOD)。
爐外精煉技術是指在冶煉爐(轉爐、電爐)生產鋼水的基礎上,以更加經濟、有效的方法,改善鋼水的物理與化學性能的冶金技術。包括:
(1)在鋼包中,對鋼水的溫度、成分、氣體、有害元素與夾雜物進行進一步的調整、凈化,達到潔凈、均勻、穩定的目的。
(2)在中間包中促進氣體與夾雜上浮,穩定全澆鑄過程的鋼水溫度(也稱中間包冶金)。
(3)在結晶器中去除鋼中夾雜,促進形核,均勻結晶。
電爐常用耐火材料有:高鋁磚、不燒藍晶石、燒成紅柱石磚、燒成莫來石剛玉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