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、HOT(水平旋轉出鋼 Horizontal tapping)
出鋼時先將爐子前傾100再打開出鋼口;在爐渣卷入前將爐子揺回,終止出鋼。通常爐內(nèi)留鋼10%~15%。與常規(guī)電弧爐出鋼比較,偏公底出鋼有如下優(yōu)點:
(1)常規(guī)出鋼傾角40,而EBT法出鋼只需100、爐壁水冷面積可壙大到90%,耐火材料費用降低50%;
(2)出鋼琉短、緊湊,只需2min,出鋼溫度僅降30%;
⑶減輕對包壁的沖擊,包襯壽命提高20%~40%;
⑷降低鋼水吸氣量;
(5)冶煉時間縮短,電耗和電極消耗都有降低。
隨著爐外精煉裝M的普及,國外改為EBT的多達40%,主要爐中的比率達到93%◊由于EBT的特征是斷渣容易,琉入鋼包的氧化渣易控制,所以有利于鋼包還原精煉,包襯的熔損也減輕。采用偏心爐底出鋼,$行留鋼操作可以防止爐渣琉入鋼包,改善爐外精煉效果,與采用出鋼槽出鋼相比優(yōu)點如下:⑴偏心爐底出鋼的傾角減少20°~30'(2)短網(wǎng)長度縮短2m有利于提高輸入功_;(3)縮短出鋼時間;因縮短出鋼琉程和減少散琉,減少二次氧化;(4)出鋼溫降,減少30亡;(5)節(jié)電20~25kW*h/t。
EBT出鋼,由于留鋼留渣操作提高了精煉效果。因為氧化性爐渣對精煉有以下不利因素:(1)降低脫氧、脫硫效果,增加脫氧劑消耗;(2)降低合金收得率,使化學成分不穩(wěn)定;(3)在真空處理時,易造成溢渣現(xiàn)象降低包襯壽命。
煉鋼電爐用耐火磚施工時,其施工作業(yè)應按照以下規(guī)范進行:
爐底應錯縫干砌,耐火磚磚縫內(nèi)應填滿相應的耐火粉。上、下層磚的縱向長縫應交錯30°?60°。爐底的最上層磚應豎砌。
直流電弧爐的爐底不應留設水平、垂直方向的膨脹縫。其他部位應按規(guī)定留設膨脹縫。
爐底條形電極安裝應垂直,其全高的垂直允許偏差應為0?1mm。
條形電極外層屏蔽磚的磚縫厚度不應超過0.5mm。兩層屏蔽磚之間的粘接劑應涂抹均勻,上、下層屏蔽磚應緊密結合。
屏蔽磚與條形電極之間應緊密結合。
爐底陰極搗打應支模。與條形電極屏蔽磚接觸部位應精細施工,屏蔽磚凹槽部位耐火搗打料應密實,接合應緊密。耐火搗打料的施工應按GB 50211-2014第4.5節(jié)的規(guī)定執(zhí)行。
出渣孔磚應與渣孔套環(huán)同步砌筑。出渣孔磚與套環(huán)磚之間應按設計規(guī)定留設間隙。待爐底工作層搗打完畢后,應用耐火搗打料將間隙填滿并搗實。
出渣孔內(nèi)壁應保持平整,環(huán)縫厚度不應超過1mm。
爐底工作層干式料應分層搗打,每次鋪料厚度不應超過200mm。搗打過程中應用樣板控制爐形。
出鋼口應仔細砌筑和搗打,并應符合設計角度。
砌筑爐蓋時,爐蓋圈應放平。爐蓋磚應錯縫砌筑,四周的耐火磚應靠緊爐蓋圈。
爐頂使用耐火澆注料預制件時,預制件的碼放、起吊、吊運和砌筑應按GB 50211-2014第4.3.14條?第4.3.18條的規(guī)定執(zhí)行。
電極口及其周圍的砌體應仔細加工砌筑,電極口磚圈的直徑應符合設計規(guī)定。各電極口中心之間距離的允許偏差應為±5mm0
爐墻合門磚應砌筑在渣口兩側1m?2m范圍內(nèi),上、下層合門磚應錯開4塊?5塊磚。加工后的合門磚寬度不應小于原磚寬度的2/3。
使用干式料作爐底工作層時,搗打完后應用1mm?2mm厚的鋼板遮蓋保護。
(3)在結晶器中去除鋼中夾雜,促進形核,均勻結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