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點:C2F含量高,燒結優良,抗FeO侵蝕性好,抗渣滲透性強
電爐主要是以廢鋼為主要原料而進行煉鋼的。把廢鋼、石灰等加人到爐內,通電時,在電極與廢鋼之間發生電弧而加熱爐料進行一系列的冶金化學反應,把廢鋼煉成鋼。電爐主要有直流電弧爐、交流電弧爐和感應爐等。爐底用耐火材料的使用取決于電爐的大小,爐底使用耐火材料有鎂碳磚,鎂質干式搗打料等
交流電弧爐煉鋼歷史比較悠久,因此它的爐底用耐火材料也經過了變遷。開始用瀝青焦油鎂砂或鹵水鎂砂打結料搗打成了爐底。因為鹵水鎂砂爐底侵蝕較快,不能滿足使用要求,而瀝青焦油鎂砂雖然耐用性較好,但施工麻煩,并且有環境污染。因此,隨后更多地使用鎂磚和低檔次的鎂炭磚砌筑爐底。磚砌爐底耐用性很好,但是砌筑費工費時,有時砌筑不好會出現磚上浮并導致生產停頓。
到20世紀90年代,我國開始使用爐底干式搗打料。它施工簡單、方便,不用烘烤,施工好后,可以直接煉鋼投人使用。該材料是鎂鈣鐵系干式振動搗打料。利用它含的低熔點的鐵酸鈣,在升溫到1200℃以上時,能快速燒結產生強度。在鋼水的液壓下能快速燒結收縮,其收縮達到4%~5%,體積密度增加到3.0 g/cm3以上。具有特別好的抗侵蝕性和良好的使用結果。
耐火材料噸鋼消耗由以前瀝青鎂磚的4~8 kg降低到2 kg以下。有的現代化的電弧爐底干式料的噸鋼消耗低達0.3 kg,這主要與煉鋼工藝技術相對應;在使用過程中,該材料逐層燒結,在靠近鋼水處燒結并致密化,抗鋼水的侵蝕和沖刷,燒結層下邊是過渡層,再下是松散的不燒結層。這松散層密度低,熱導率低,這對于電弧爐保溫起到重要作用。經過多年來的推廣和發展,我國絕大多數電爐爐底使用這種搗打料。
爐底干式料的施工和使用是影響使用效果的關鍵因素。該爐底料應該叫做干式振動澆注料為更合適。因為該材料振動致密化的密度比搗打的要高0.2g/cm3以上,會使抗侵蝕性顯著提高。凱瑞得窯爐認為該干式料應該振動施工,對于不易熱修補的直流電弧爐底更應該如此。在修補時,必須把爐底的渣和廢鋼清理干凈,否則就可能在使用到一定程度時,墊在修補料下邊的鋼渣熔化,并在鋼塊的沖擊下而使爐底料上浮。在出鋼時,上浮的爐底料塊可能堵塞出鋼口而影響出鋼。在使用過程中,應該隨時觀察爐底情況,出現上浮時,應該及時修補(一般用同種千式料填補到坑處即可),防止上浮進一步擴大和防止了漏鋼現象的發生。
電爐的爐底和堤坡共同構成了熔池,其耐火材料直接承受高溫熱負荷和熔渣的侵蝕,鋼水沖刷、廢鋼機械撞擊以及爐內高溫下的氧化、還原操作,使熔渣滲透至爐底,導致爐底減薄。
超高功率電爐底的結構一般分為3層。
①隔熱層即爐底最下層,其作用為降低電爐的熱損失,且保證降低熔池上下的溫差,一般在靠爐殼處先鋪一層石棉板,再鋪硅藻土粉,其上平砌隔熱磚。
②永久層在隔熱層之上,其作用是保證熔池的堅固性,起支撐墊底作用。一般用磚砌,錯縫砌3層左右,采用含MgO95%~96%的燒成鎂磚、瀝青結合鎂磚、鎂白云石磚等,磚縫充填鎂砂或同材質的鋼粉料,擠緊壓實。
③工作層在永久層上面,它直接與鋼液接觸,熱負荷高,化學侵蝕嚴重、機械沖刷作用強、極易蝕損,應選用優質耐火材料。我國電爐底工作層由瀝青結合、采用鎂砂燒結或電熔、白云石煅燒塊的搗打爐底或燒鎂磚砌筑。
目前,超高功率電爐一般都用富含2CaO·Fe2O的鎂質和富含2CaO·Fe2O的鎂白云石質(不加任何結合劑)混合料。搗打(實際為下鋪)成整體結構爐底,其耐用性高。
普通功率電爐底通常有兩種類型。
①打結爐底(或振動壓縮爐底)。工作層使用鎂砂,其結合劑為焦油、瀝青,而制作無碳爐襯時,用鹵水或水玻璃作結合劑。
②磚砌爐底。通常用瀝青結合鎂磚、無碳爐襯用鹵水結合鎂磚。